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如今,这张无形的契约正在一点点撕裂,但它的残片仍嵌在千万人的神经末梢里,随时可能再度发作。
当晚,我翻阅《育音备忘录》的反馈报告。
已有十七个国家的学者和人权组织引用其中资料,三起海外非法心理实验案件被重新立案。
然而,也有匿名反扑悄然浮现:某些媒体开始炒作“记忆污染论”
,声称这些“受害者叙述”
实为境外势力煽动的认知战手段;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水军账号,打着“科学理性”
的旗号质疑投稿音频的真实性,甚至伪造对比波形图,试图证明所有异常脑电活动皆可归因于焦虑症或幻觉障碍。
更令人不安的是,E-7传来警告:共述系统的底层代码虽已松动,但仍有隐藏模块处于休眠状态,其触发机制疑似与特定语音频率绑定。
他曾尝试逆向解析一段来自许小阳童年录音的背景杂音,结果发现其中暗藏一段极低频脉冲信号,每隔23小时分钟自动循环一次??几乎精准对应地球自转偏差值,像是某种全球同步控制的定时锚点。
“这不是技术漏洞,”
他在加密频道里写道,“这是活体校准系统。
他们的目标不是让人忘记,而是让人在‘以为自由表达’的同时,依然维持在预设轨道内发声。”
我盯着这段话良久,冷意顺着脊背攀上后颈。
我们以为打破了牢笼,其实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的囚禁方式。
真正的操控,从不要求你闭嘴,而是教你如何“正确地”
说话。
第二天清晨,我驱车前往城郊的精神康复中心。
这里原属地方卫生局下属机构,十年前曾承接“青少年情绪管理项目”
,如今已被临时征用为创伤干预试点单位。
走廊墙上挂着新制作的宣传画:一群孩子手拉手站在彩虹下,写着“说出你的故事,世界会回应你”
。
我在一间咨询室外停下脚步。
门虚掩着,里面传出轻微啜泣声。
透过缝隙,我看见张晓雯正坐在一名少女对面,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。
“你说他穿蓝制服,戴银色胸牌?”
她轻声问。
女孩点头,手指紧紧绞着衣角。
“他还笑着摸我的头,说我是最乖的小朋友。
可那天晚上……我再也没见过妹妹。”
张晓雯缓缓将照片推过去:“是他吗?”
女孩看了一眼,突然浑身发抖,猛地往后缩去。
“是他!
就是他!
他还活着?!”
我心头一震。
那张照片摄于1998年育音谷周年纪念合影,后排右三站着一名戴眼镜的男人,肩章标识为“心理评估组副主管”
。
根据早先档案,此人名为陈允明,应在2005年因车祸死亡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