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并非由岩石或金属构成,而是某种活体组织,表面布满脉络般的发光纹路,与叶澜当年在神庙看到的浮雕惊人相似。
更诡异的是,每当地球进入夜晚,这些纹路便会同步闪烁,频率恰好对应人类脑电波中的α波段??放松、清醒、富有创造力的状态。
心理学家称其为“宇宙共眠现象”
;神学家称之为“神之呼吸”
;而孩子们只是笑着说:“它们在做梦呢。”
南极洲的城市也在持续变化。
街道不再是固定的布局,而是每日清晨都会重新排列一次,如同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。
十二尊石像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,但手中的铃铛形态却在缓慢演化:有的变成书本,有的化作乐器,有的甚至成了空白的画框。
祭坛上的《星根纪要》更新愈发频繁:
>第三条法则:教育即抵抗。
>
>第四条法则:遗忘是自由的呼吸。
>
>第五条法则:孤独是有尊严的权力。
而在东京,那个问出“星星为什么眨眼”
的小男孩,被发现拥有一种奇特能力:他能通过触摸他人的额头,短暂进入对方最近一次做过的梦。
起初人们害怕他,称他为“窥梦者”
,直到有一天,他在幼儿园帮助一名自闭症女孩找回了丢失的记忆??那是她三岁时与父亲在樱花树下玩耍的画面,因创伤被大脑主动封锁。
从此,人们改称他为“引梦童”
。
叶澜听说了这件事,只是轻轻点头,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。
她现在住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间小木屋里,远离任何通讯网络。
每天清晨,她都会走到屋外的空地上,静静地站一会儿。
有时风起,她能听见千里之外某位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歌声;有时雨落,她会看到某个少年在日记本上写下“我想成为不一样的人”
。
她不再使用铃铛。
因为铃声已经无处不在。
一年后的冬至,全球各地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奇异天象:极光不再局限于两极,而是如帷幕般笼罩整个夜空,色彩变幻间,隐约可见无数细小的文字流动其间。
语言学家奋力记录,最终拼凑出一句话:
>“你们终于学会了,在喧嚣中听见寂静。”
而在青海湖底,地质雷达探测到一座巨大腔体,形状酷似铃铛,内部空无一物,唯有一片叶子静静悬浮,脉络中流淌着与叶澜当年吹散的那片完全相同的星图光影。
没有人知道它何时形成,也没有人敢轻易触碰。
唯有每月十五的夜晚,湖面会传来一声极轻的铃响。
不是来自风,也不是来自人。
而是来自水下那片叶子,轻轻颤动了一下。
仿佛在回应。
又仿佛,只是在自言自语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