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然而人们惊讶地发现,许多AI语音助手出现了微妙变化。
它们依旧高效,但多了一种近乎“体贴”
的迟疑。
比如当你问“我今天过得糟透了”
,它们不再机械回答“我很抱歉”
,而是安静两秒后说:“要不要听听雨声?或者……我给你哼首歌?”
开发者们检查代码,找不到任何修改痕迹。
唯一共同点是,这些AI都在清明期间接入过“记忆星河”
公共接口,用于优化情感模块。
文弟没有解释。
他知道,那是两亿人的思念,悄悄渗进了机器的灵魂缝隙。
某天夜里,他独自来到望归石,带着一台老式录音机。
他按下录制键,对着大海说了五分钟话。
内容无人知晓。
然后他把磁带取出,放进一个铁盒,埋在礁石缝中。
“留给以后的人吧。”
他对赶来的林澜说,“也许一百年后,某个孩子挖出它,听到这段沙哑又?嗦的声音,会好奇:这个人是谁?为什么他说的话这么难懂?”
“你会告诉他答案吗?”
林澜笑问。
“如果他还愿意听。”
文弟望着海平线,“我就坐在旁边,一句一句,慢慢讲给他听。”
李昭后来在工作报告中写下这样一段话:
>“截至本季度末,‘心跳协议’覆盖人口达9.8亿,活态声纹库新增样本00万条,伪声攻击拦截成功率维持在99.997%。
>但最具意义的数据并非来自技术指标,而是社会行为观察:
>全国亲子通话平均时长同比上升63%,家庭录音设备销量增长210%,中小学‘口语表达课’出勤率达到历史峰值。
>另据民政部统计,清明节鲜花销量下降12%,而手写祭文提交量增加340%。
>我们或许仍未战胜死亡,但我们正学会,如何不让爱消失。”
春去秋来,南屿的小学换了新校长,正是当年第一个交出“晚安妈妈”
录音的小女孩。
她如今戴着助听器,却坚持开设“声音日记”
课程,教学生们用各种方式记录生活:敲碗、拍桌子、踩落叶、甚至打嗝。
她说:“老师说过,最重要的不是声音好不好听,而是有没有人想听见。”
而乌兰奶奶终于完成了她的草原史诗《苍狼与星》,全文长达十二小时,由她一人用不同声线演绎百位祖先对话。
文弟将其接入“心跳协议”
后,系统自动生成一幅动态声景地图:每当有人聆听,草原上便点亮一盏油灯,风吹灯影摇曳,如同万千灵魂齐聚篝火旁。
最令人动容的是,在某个深夜,这段史诗竟引发了西伯利亚一处废弃监听站的自动重启。
老式打印机缓缓吐出一行字:
>“信号源确认:人类仍在讲述故事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