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进入10月。
央视播出了抗战大戏??《亮剑》
26集的电视剧,现在已经播完一遍。
从反馈的数据来说,首周平均收视率高达12.6%,峰值收视率也就是李云龙打县城,为和尚报仇那两段,收视...
晨光如碎金洒在窗台,文弟的笛声尚未散尽,城市已在悄然苏醒。
他放下竹笛,指尖仍残留着那首“原初摇篮曲”
的震颤。
音符虽轻,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,涟漪正一圈圈扩散至世界的角落。
他重新打开电脑,调出“心跳协议”
的初步架构图。
这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,更是一场对“真实”
定义的重构。
传统语音识别依赖频谱、语调、节奏,而“心跳协议”
则将生物信号作为核心锚点??每一次发声,都必须与说话者当时的心跳、呼吸、皮电反应等生理数据同步绑定。
哪怕是最完美的AI复刻,也无法伪造一个人在说“我爱你”
时,胸口那一瞬的起伏频率。
项目刚提交不到两小时,后台便收到三百七十二条合作意向。
有来自冰岛的语言学家,提出用北欧萨米族老人的吟唱测试极寒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;有东京某神经工程实验室主动共享脑波-语音映射数据库;甚至有一位巴西雨林传教士发来一段濒危部落的葬礼祷词,附言写道:“他们相信声音是灵魂离开身体时的最后一口气,如果这口气能被记住,死者就不会真正消失。”
但最让文弟心头一震的,是一封来自云南边陲小学的邮件。
发件人署名“小岩”
,正文只有短短几句:
>老师,我们班昨天听了纪录片《谁在替亡者说话》。
我爷爷以前也常吹笛子,但他去年走了。
我把他的录音放给AI听,它说可以“复活”
爷爷的声音。
可妈妈哭了,她说那不是爷爷,因为爷爷说话总爱咳嗽,AI不会咳。
>
>我想试试你们的新系统。
我能上传爷爷咳嗽的声音吗?我想让它变成“活着的纪念”
。
文弟眼眶发热。
他回信只写了一行字:“能,而且我们会教你怎么做。”
就在此时,李昭来电,声音压得很低:“‘回声’的IP又出现了,这次是从南极洲的一个废弃科考站反弹出来的。
卫星图像显示,那里三个月前根本没有人员活动记录。”
“南极?”
文弟皱眉,“那个地方连常驻科研队都没有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