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正当石守信在晋王府,被司马昭委以重任的时候,卫?也在石守信落脚的屋舍里等着他,因为有大事要谈。
此时此刻,在院落中的某个厢房内,卫?看着自家那个面有喜色的侄女卫?,心中五味杂陈。
其中有欣...
风起时,麦浪如海,莲塘里的水面上浮着一层薄雾,晨光斜照,将那纸鸢的影子拉得细长。
小女孩手中的线微微颤动,燕子在空中忽高忽低,仿佛也在学着飞翔。
她名叫阿禾,是沈云娘当年巡检途中收养的孤女,如今已在这村中夜读堂念到第三年。
她的字写得极工整,尤其爱抄《治理律》第一章,每抄一遍,便在页角画一个太阳。
学堂今日未开正课,而是设了一场“评议会”
。
这是李知微晚年定下的规矩:每逢节气更替,学生可向师长提出三条建议,不论大小,皆须当众回应。
若师长无理驳回,学生有权上报县考绩院备案。
这制度起初被讥为“童子乱政”
,可十年下来,竟成了各地官府效仿的范例??连建康大理寺都设了“民声角”
,专收百姓手书。
阿禾第一个举手:“老师,我想问,为什么我们背《治理律》,北方有些村子却还在教‘清谈三义’?我表哥从朔方来,说那边私塾里不许提袁公名字,谁说了就罚跪。”
教室一时静了下来。
老教师徐九斤放下茶碗,眉头拧成一团。
他是王衍公门下再传弟子,年轻时曾随陈阿六守过长城,腿上还留着胡人箭镞的旧伤。
他缓缓道:“因为火种虽遍天下,仍有风吹不到的地方。”
“那我们可以去那里放灯吗?”
阿禾追问,“就像耕心节那样,带着书和油灯,走一路,教一路。”
徐九斤怔住。
良久,他起身走到墙边,取下那幅泛黄的地图??正是当年李知微卧病时所挂那一幅的复刻版。
他用炭笔在朔方一处标了个红点,又连起一条线,直通江南。
“三十年前,袁公一个人走这条路,鞋破了,脚流血了,也没回头。
你们现在有路、有灯、有律法护身,怕什么?”
话音未落,门外传来脚步声。
一名身穿灰袍的年轻人站在门口,肩上背着一只布囊,上面绣着“惠民考绩院巡查使”
七个墨字。
他摘下斗笠,露出一张清瘦的脸,眼中却有烈火般的光。
“我是周砚秋之子,周延。”
他说,“我奉命巡视西北七州教育实况,途经此地,听闻你们在议‘文明何往’,特来请教。”
孩子们哗然。
周砚秋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,那个用《治理律》降服三万叛军的将军,如今已是兵部尚书,却仍坚持每年亲赴边陲授课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