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有个小女孩问他:“叔叔,我们真的能上学吗?我娘说,女孩子读书会招灾。”
袁熙蹲下身,从行囊中取出一支铅笔和一本练习册,轻轻放在她手中:“拿着。
这支笔比刀剑厉害,它能让你看见整个世界。”
女孩怔住,继而泪流满面。
******
五年后,北方七州基本平定。
赵固解甲归田,自称“老兵”
,隐居莲塘里畔,每日帮孩童劈柴挑水。
他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我一生征战,不及袁公一纸文书得民心。”
李知微出任首任“国民教育卿”
,主持编纂《中华通识教材》,确立“人人皆应受教育”
为国策。
陈阿六则带着一群退伍老兵,在边境地带组建“屯垦兵团”
,一边开荒种地,一边训练青年防卫国土,被称为“不穿铠甲的长城”
。
而袁熙,始终未曾停下脚步。
六十岁那年,他最后一次巡视北方边陲。
雪落满肩,步履蹒跚。
随从劝他乘轿,他摆手拒绝:“百姓走过的路,我也该走一遍。”
抵达一处新建村落时,孩子们围上来,齐声背诵《识字篇》第一章:“天地初开,万物有序。
人生于世,皆有尊严。
不论男女,不分贵贱,皆可读书,皆应守法……”
袁熙听着,忽然笑了,眼角泛出泪光。
当晚宿于村塾,他提笔欲写日记,却发现墨尽。
学生连忙递来砚台与清水,他摇摇头,掬起一捧雪化于碗中,磨开残墨,颤抖着写下最后几行:
“余一生所求,非功名,非富贵,惟愿天下无饥寒之家,无失学之童,无含冤之民。
今见稚子诵书声起于荒原,知春雷已动,种子破土。
此身虽朽,此志不灭。
文明如种,深埋于土,静待春雷。
我不过是个浇水的人。
然,水既已浇,何惧岁月漫长?”
次日清晨,村民发现塾屋门未锁,袁熙端坐灯下,手握毛笔,头微垂,呼吸已止。
窗外,大雪初霁,朝阳升起,映照千里沃野,一片银白如新。
人们说,那天早上,最先醒来的是学堂的钟声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