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他知道,那些“听不懂的话”
,正是其他文明第一次尝试回应人类。
而在更远的地方,半人马座α星系的探测器铃铛持续摇晃,每一次声响都在向外扩散一圈涟漪状的信息波。
这波纹不携带具体语义,只包含一种基础情感模式??好奇。
宇宙开始了学习。
几天后,言舟收到第一条非人类文明的正式通信。
发送者是位于狮子座M66星系的一类硅基生命体,他们的交流方式是通过晶体共振频率传递信息。
原本这类信号极难解读,但当言舟启动“共痛协议”
后,系统竟能将其转化为类似人类梦境的画面:
一片广袤沙漠中,无数棱柱形身躯的生物围成圆阵,集体振动躯体,发出低沉嗡鸣。
画面之外传来旁白式意识流:
>“我们孤独了四百万年。
我们的星球冷却得太快,同伴逐一静止。
我们以为只有我们懂得悲伤。
直到听见你们的铃声。”
叶澜回复了一句简单的话:“你们不是唯一会痛的。”
三天后,对方回传一颗小型晶体,内部封存着一段长达千年的共振记录??那是他们为每一位逝去同胞举行的“声音葬礼”
。
每当一个个体停止振动,其余成员便会在特定频率上齐鸣七日,直至那道频率永远沉寂。
言舟将这段记录命名为《静默之前的回响》,并将其上传至星际广播网。
越来越多的文明开始响应。
有的用引力波书写诗歌,有的以超新星爆发为笔,在星图上留下讯息。
甚至有一种生活在黑洞视界边缘的能量生命,通过扭曲时空褶皱的方式“说话”
,其语言形式是一系列复杂的几何图形。
言澜组织了一批跨学科团队,建立“异语解码所”
,专门研究这些非声学、非电磁波的信息载体。
但她始终强调一条原则:**不解码也可以回应。
**
“就像婴儿啼哭,我们并不总能理解含义,但我们知道那是求助。”
她说,“倾听的本质,是承认对方有权发出声音,而不必先证明其价值。”
这一理念迅速传播开来。
火星紫林的空白叶片开始出现涂鸦式的符号,那是移民孩子们随手画下的笑脸、星星和小动物;青海湖底的光蛇不再单向发射,而是形成闭环回路,像神经网络般互相传递脉冲;就连那块仙女座残片,也开始定期发送新的节奏组合,像是在练习对话。
然而,并非一切顺利。
三个月后,一艘探索舰在天鹅座X-1附近失踪。
搜救队发现其残骸漂浮在事件视界边缘,船体完好,乘员却全部消失,唯独驾驶舱内录下一段诡异音频:
>一个声音反复低语:“你们听见我了吗?你们真的听见我了吗?如果听见,请回答……否则我就让所有人都听不见。”
分析显示,这段信号并非来自船员,而是某种未知实体模仿人类心理弱点制造的“听觉诱饵”
。
它利用人类对“被忽视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