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而地球上,另一场变革悄然展开。
随着“遗忘之口”
的闭合与林溯意识的弥散化,传统的共感机制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过去依赖中枢节点传输的记忆流,如今更多通过环境介质自然传导??雨水落在皮肤上的触感、风吹过耳际的节奏、甚至心跳与大地脉动的微妙同步,都能触发微弱的共鸣。
人们称这种现象为“泛听觉化”
。
一位盲人诗人因此写下诗句:“我不再需要眼睛去看你的眼泪,因为我呼吸的空气已替我尝过咸味。”
但新技术的真空也催生了新的权力争夺。
一家名为“心渊科技”
的跨国企业悄然崛起,宣称研发出“自主共鸣引擎”
,可让人无需依赖外部网络便能存储与释放情感记忆。
产品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球,尤其受到艺术家、政客与军人青睐。
他们声称这是一项“解放个体灵魂”
的革命。
然而,少数独立研究员发现异常:使用该设备超过六个月的用户,脑波图谱会出现一种奇特的“屏蔽层”
,不仅能阻隔外界共感侵扰,也会逐渐削弱对他人的共情能力。
更可怕的是,这些人的梦境中频繁出现相同的符号??一只闭合的眼睛,镶嵌在螺旋耳钉之中。
叶澜得知此事后,立即发起调查。
她联合“守忆会”
与部分退役共感特工,秘密追踪“心渊科技”
的核心服务器位置。
经过两年潜伏,他们终于锁定其主控中心: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一座人工岛礁,代号“深渊回廊”
。
行动当晚,叶澜亲自带队潜入。
穿过三层生物识别防线后,他们在最底层实验室发现了一个巨大培养舱。
舱体内悬浮着数十具人体,皆处于深度休眠状态,头部连接着复杂线路,面部表情痛苦而扭曲。
监控数据显示,这些人全是自愿参与者,他们将自己的意识上传至“自主共鸣引擎”
,以为是在创造永恒的情感艺术品。
但实际上,他们的记忆正被不断抽取、重组,用于训练一种新型AI人格??一个号称能“完美替代林溯”
的“终极倾听者”
。
叶澜愤怒地质问项目负责人:“你们凭什么认为机器可以承担人类的痛苦?”
对方冷笑:“我们不是让它承担,而是让它**优化**。
痛苦是可以压缩、编码、删除冗余部分的。
林溯是个烈士,但我们想要的是效率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