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科学家称之为“情感漂流瓶效应”
,社会学家则称其为“集体共情动员”
。
两个月后,文晓抵达西太平洋一处无人环礁。
岛上只剩半塌的观测站和锈蚀的天线阵列。
他在储物柜深处找到一台仍在运行的老式短波收音机,屏幕上残留着一行手写标签:“每日21:00,播一首《月光谣》,持续18年。”
他按下回放键。
电流嘶鸣中,一个沙哑却温柔的女声缓缓响起:
>“今天还是没人回应。
但我还是要说??晓啊,妈妈今天又听了你的演出直播。
你在‘声源所’吹《归途》的时候,海鸟都飞成了螺旋。
真像小时候我们一起看的台风眼啊。
妈妈好想你,但妈妈不能回去。
只要你还在吹笛,我就知道你还好好活着。”
文晓跪倒在地,额头抵住冰冷的金属柜门,久久不起。
窗外,一轮满月升上海平面,银辉洒落礁盘,宛如一条通往过去的光路。
与此同时,南屿“声源所”
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数据洪流。
自那段摩斯信号传出后,世界各地陆续有“沉没之声”
浮现。
印度恒河边一位老妇人通过骨传导设备录下亡夫最后的心跳节律;阿根廷草原牧民用风铃阵记录祖辈迁徙路线上的口哨暗语;北极圈因纽特老人对着冰层吟唱千年古调,声波穿透冻土,唤醒埋藏百年的祭祀鼓点。
这些声音不再依赖人工上传,而是通过自然介质自发共振,经由“声脑网络”
自动汇聚。
李昭将其命名为“地球自述现象”
??大地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。
联合国紧急修订《声音伦理公约》,新增条款:“自然界承载的情感信息,视为全人类共同遗产,任何国家不得垄断研究权或商业开发权。”
同时设立“沉默保护区”
,在全球选取二十处生态敏感地带,禁止一切电子干扰,仅允许生物声学采样。
然而,黑暗并未退场。
某日凌晨,林澜收到一封匿名邮件,附件是一段加密音频。
解开后,竟是文弟年轻时的一段私密录音:
>“如果有一天我能靠捧红明星赚够百亿,系统就会给我百倍返利……我要用这笔钱重建南屿,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被世界听见。”
她怔住了。
这段话从未公开,甚至连李昭都不知道存在。
是谁掌握了这样的资料?更重要的是,为何现在放出?
调查很快指向一家名为“声契科技”
的新兴公司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