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直到今天,才交到他手上。
他抱着陶笛,闭上眼睛,任那段声音一遍遍回放。
然后,他深吸一口气,对着麦克风轻声说:“阿公,我现在会吹《归途》了,还能自己写曲子。
昨天有个小女孩听了我的演奏,她说她梦见爷爷回来牵她的手。
你说得对,声音不会断。”
录音结束的那一刻,窗外忽然飘来一阵奇异的嗡鸣。
抬头望去,只见一群海鸟排成螺旋状盘旋升空,翅膀拍打的频率竟与他刚才说话的节奏完全一致。
更远处,海面泛起细密波纹,像是有无数看不见的手指在轻轻拨动琴弦。
李昭的监测站立刻捕捉到这一现象:**生物行为同步化事件**。
不仅是鸟类,连近岸的鱼群游动轨迹、潮汐涨落周期,甚至岛上植物叶片的震颤幅度,都在以某种隐秘的方式呼应人类语音的情感频率。
“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在使用声音。”
他在紧急会议上展示数据,“但现在看,是声音在引导我们,也在整合整个生态系统。”
舆论再次震动。
科学家们提出“声场生态学”
新理论,认为地球正形成一个覆盖大气、海洋与陆地的**全球性声学神经网络**,而“记忆星河”
和“声之种”
不过是其中一个人工接入点。
真正的“声脑”
,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之中??风穿过山谷的呼啸,鲸歌穿越洋流的低吟,婴儿第一声啼哭划破寂静的清晨……
这一切,都是同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。
联合国紧急召开“情感基建峰会”
,邀请文弟远程参会。
视频接通时,他正坐在海边的老榕树下,身后是孩子们围坐学习吹笛的身影。
“各位。”
他说,“我们不需要再争论技术边界了。
因为真正的界限,从来不在代码或法律里,而在我们是否还愿意开口,是否还愿意蹲下来,听一个孩子讲他的梦。”
会议最终通过《南屿宣言》,确立三项基本原则:
一、每个人都有讲述与被听见的权利;
二、所有声音遗产应平等保护,无论语言、阶层或生死状态;
三、未来城市建设必须包含“情感基础设施”
??即公共录音空间、代际对话平台与声音传承机制。
此后三年,全球掀起“声音城市”
改造运动。
巴黎地铁站增设“倾诉亭”
,乘客可用语音留言代替刷票;京都寺庙开辟“亡者回音廊”
,家属可在特定时辰听到AI复现的亲人诵经声(仅限本人上传素材);巴西贫民窟青少年用废弃喇叭组装“街头共鸣器”
,将社区故事转化为节奏乐章,在节日巡游中播放。
而在南屿,“声源所”
迎来第100万名访客??一名失语症患者。
他因车祸失去语言能力十年,从未说过一句话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