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我家三代放羊,我知道每条山沟的名字,知道哪片草场春天最先绿,也知道狼什么时候来。
但我儿子要去城里读书了,这些话,以后没人听了。”
附件是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:凌晨四点,星空如洗,他牵着马走在雪原上,一边走一边低声念诵祖先传下的牧场歌谣。
声音苍凉,带着呼吸的颤音,背景是远处群山的剪影。
文弟立即回复:“你的声音已经进入数据库,编号XJ-0427。
这首歌,会被永远记住。”
随后,他亲自致电巴合提,承诺为他寄送一台新型记录仪,并培训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协助上传。
这件事悄然发酵。
不到两周,又有十二位少数民族长者联系项目组,希望将自己的口头史诗、民谚歌谣、祭祀仪式完整留存。
其中一位贵州苗族鼓藏头(祭鼓仪式主持者)在电话里说:“我们这一代要是走了,很多规矩就真的断了。
你们不是来采风的记者,你们是来‘收魂’的。”
文弟将这批素材统称为“语言坟场抢救计划”
,并设立专项基金,优先支持濒危方言与口传文化的数字化保存。
然而,风波再起。
某国际人权组织发布报告,指责“真实数据库”
涉嫌“大规模生物信息采集”
,称其收集心率、声纹、微表情等数据“可能被用于社会监控”
。
西方主流媒体纷纷转载,标题耸动:“中国的真相机器?”
“当纪录片成为国家工具”
。
国内也有声音呼应:“是不是太激进了?万一数据泄露怎么办?”
压力再度汇聚。
这一次,文弟没有沉默,也没有反驳。
他做了一件事??公开“真实数据库”
的全部技术架构图与加密协议,并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入驻审查。
同时发布公告:任何个人有权随时申请删除自己的数据,且所有海外访问请求必须经过双重伦理委员会审批。
更重要的是,他发起“透明月”
行动:连续三十天,每日公开一条最原始、未经剪辑的记录片段。
有的是四川凉山留守儿童半夜惊醒哭喊妈妈;有的是武汉疫情时期社区志愿者清早分发蔬菜时冻红的手;还有一段是内蒙古牧民在暴风雪中为一头难产母羊接生,整整六小时不敢合眼。
最后一晚,他放出那段央金翻译失语老人手势的完整版。
长达四十七分钟的画面里,没有任何戏剧性转折,只有她一次次尝试、失败、再尝试,直到老人眼角渗出泪水,轻轻点头。
评论区瞬间炸裂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