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,“全国人大法工委反馈,非遗数字权益保护法草案已进入二次审议程序,最快今年秋季有望通过。
而且……他们采纳了我们提交的‘真实数据库’作为配套支撑平台建议。”
文弟沉默片刻,轻声道:“央金那边怎么样?”
“她在那曲开了第一期基层医生培训课,三十名牧区赤脚医生报名,连青海玉树都有人骑马两天赶来听课。
她现在每天睡不到五小时,但精神好得很。”
“她从来不需要谁照亮。”
文弟望着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,“她自己就是火种。”
回到北京当晚,公司召开紧急会议。
一则突发新闻震动业内:某国际流媒体巨头宣布收购周慕云控制的一家海外子公司,后者持有大量AI生成的中国传统戏曲数据集,并计划推出“虚拟国粹剧场”
系列,在全球付费订阅上线。
“他们的AI模型已经能模仿二十种地方戏唱腔,包括濒危剧种‘弦子腔’和‘打锣汉调’。”
技术总监面色凝重,“更麻烦的是,这些合成内容在外网传播极广,很多外国人以为这就是原生态中国文化。”
会议室陷入短暂寂静。
文弟缓缓起身,走到白板前写下两个词:“真实”
与“归属”
。
“我们一直以为最大的敌人是谎言。”
他转身面对众人,“其实不是。
最大的敌人是混淆。
当人们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传承,什么是算法拼凑的幻象,文化就死了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过每一张脸:“所以,从现在起,‘青年纪录人才千人计划’升级为‘大地之声工程’。
目标不变??拍普通人;手段更新??每位学员配备新型低功耗记录仪,同步接入‘真实数据库’,所有素材实时加密存证,时间戳、地理坐标、生物声纹全部不可篡改。”
有人提问:“万一AI继续进化,连声纹都能仿呢?”
“那就加上情感指纹。”
文弟答得干脆,“人类说话时的微表情、呼吸节奏、情绪波动,哪怕是最先进的AI也无法完全复刻。
我们要做的,是教会机器识别‘活着的证据’。”
会议结束后,文弟独自留在办公室。
窗外城市灯火如海,他打开电脑,调出一段未公开影像??那是《光在雪上》拍摄期间,央金在一次巡诊途中偶遇一位失语老人。
老人不会写字,只能用手比划。
央金蹲在他面前,一句一句翻译他的手势,最后竟凭着对方指尖的颤抖和眼神的变化,判断出是慢性胆囊炎发作。
画面下方附有一行备注:此段未剪入正片,因导演认为“太过日常”
。
而文弟当时批注了一句:“正是这种无需台词的真实,才最接近生命的本质。”
他将这段视频上传至“真实数据库”
,标记为“001号原始样本”
,并设置权限:仅限非遗研究机构及立法部门调阅。
三天后,中科院联合团队传来好消息:新一代记录仪重量成功压至一百四十三克,外壳采用航天级碳纤维复合材料,可在零下六十度环境中连续工作九十小时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