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文弟摇头,“证据链尚未闭环,贸然出击只会打草惊蛇。
而且……”
他顿了顿,“他们最怕的不是揭露,而是我们继续拍下去。”
于是,在所有人以为《她山》杀青即终点时,文弟宣布启动“她山计划”
延伸工程:未来三年,每年扶持十部由女性主创主导的现实题材影片,聚焦乡村教育、基层医护、非遗传承、生态守护等被忽视的领域,并设立“普通人英雄奖”
,奖励那些默默坚守一线的无名者。
与此同时,《星辰计划》第三期入选名单公布。
那个用作业本写剧本的农村少年,被唐文娴亲自邀请进入剧组实习;盲人编剧的作品将由AI辅助转化为有声剧,在全国盲校巡回播放;而那位在猪圈旁读书的女孩,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赴北京电影学院进修。
舆论再度沸腾。
支持者称这是“文艺的觉醒”
,反对者却冷笑:“又是悲情叙事洗脑!”
一篇题为《别再用苦难绑架崇高》的文章再次刷屏,作者引用西方美学理论,批判此类作品“缺乏超越性”
,呼吁回归“纯粹艺术”
。
文弟没有回应,而是带着团队走进大凉山,拍摄了一支五分钟纪录片:一名彝族女教师每天徒步十二公里接送学生,背篓里装着课本与干粮,脚下是悬崖峭壁。
视频末尾,她面对镜头笑着说:“我不懂什么叫崇高,我只知道,娃儿们不能没书读。”
这条视频一夜破亿播放。
网友自发发起#我眼中的崇高#话题,数百万普通人上传自己的日常:环卫工凌晨扫街的身影、护士连站八小时后瘫坐墙角的画面、消防员出警前亲吻孩子照片的瞬间……每一帧都无声胜有声。
教育部顺势推出“现实影像进校园”
试点项目,《她山》《雪线》等片被列入中学德育推荐片单。
更有高校开设“非虚构创作工作坊”
,邀请文弟团队授课。
课堂上,一名学生提问:“你们不怕被说成‘煽情’吗?”
唐文娴答:“眼泪不是软弱,而是共鸣的证明。
如果看到真实还会被指责为煽情,那这个社会才真正病了。”
风波未平,新的挑战接踵而至。
国家广电总局召开专题会议,讨论AI生成内容监管问题。
会上,有官员直言:“AI海瑞虽具创新意义,但若任其发展,恐冲击真人演员生存空间,甚至扭曲历史认知。”
当晚,文弟受邀参加内部听证会。
他带去了两份材料:一份是AI海瑞模型训练所用的原始文献清单??共计三百余种史籍、奏折、地方志,全部标注出处;另一份则是该项目带动的就业数据:两年来,已孵化27个数字文物修复团队,培训486名传统艺人掌握数字化技能,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两千个。
“AI不是替代者,是桥梁。”
他在会上说,“它让我们听见四百年前的声音,也让今天的手艺人找到新的表达方式。
技术本身无罪,关键在于谁掌控它,为何使用它。”
会议最终达成共识:AI文艺创作应纳入规范管理,而非简单禁止。
同时批准设立“中华人物数字永生计划”
试点,由文弟团队牵头,首批选定二十位具有民族精神象征的历史人物进行数字建模,所有权归属国家,使用权开放给公益机构与教育单位。
就在此时,扎西卓玛传来喜讯:《雪线》完成后期制作,成功入围戛纳电影节“一种关注”
单元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影片拍摄期间记录的真实雪崩救援过程,已被联合国减灾署收录为高原应急响应教学案例。
然而喜悦未久,噩耗突至:李素珍病情恶化,转入ICU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