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在咸阳讲学三日,她站在杏坛旧址上,面对数千学子说道:
“你们改变了我对文明的理解。
我以为进步在于科技飞跃,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跃迁,发生在一个人敢于对权威说‘我不信’的瞬间。”
她邀请王昭赴雅典参加首届“全球提问者峰会”
,主题为“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守护思想自主”
。
王昭婉拒,只回赠一幅画??仍是那个小女孩举灯发问的场景,背景却是世界各地的孩子,肤色各异,语言不同,却都高举着手,眼中闪烁同样的光芒。
他在画背面题字:
“灯不择地而生,
正如觉醒不分东西。
只要还有人愿意问,
火种就不会熄。”
峰会当日,这幅画投影在帕特农神庙顶端,持续一整夜。
次日,希腊议会通过《青少年思辨教育法》,规定所有学校每周必须开设两节“批判性思维实践课”
。
与此同时,秦国内部亦迎来新的挑战。
随着“流动监察团”
不断深入基层,一批隐藏极深的“软性愚民机制”
浮出水面:某些地方私设“顺民奖”
,奖励从不投诉的百姓;有学堂暗中淘汰爱提问的学生,美其名曰“稳定心智培养”
;更有官员利用大数据画像,精准屏蔽不利信息推送,制造“温柔的认知牢笼”
。
面对这些新型压迫,传统手段难以奏效。
于是,一群曾在认知修复中心受助的年轻人联合发起“反驯化宣言”
,呼吁全社会警惕“无痛控制”
。
他们提出三个原则:
一、任何让人感到“舒服却不自知”
的系统,都应接受审查;
二、教育的目标不是服从效率,而是增强质疑能力;
三、真正的稳定,来自公正,而非沉默。
宣言发布后,引发激烈论战。
保守派讥讽其为“矫枉过正”
,称“百姓安于现状有何不好”
?
回答他们的是十万名普通民众在线联署,附上自己曾因“不敢问”
而受害的经历: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