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狂风中文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kfzw.net
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,并非简单的你对我错,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理论。
像孟子的性善论其实并不是说每个一人都性善,而是一定的标准。
这个标准便是是否具有“四端”
,也即“仁之端(恻隐之心)”
...
雨声淅沥,打在议事亭的檐角上,溅起细碎水雾。
那支从西域归来的商队正躲在亭下避雨,领头的老者解下背囊,取出一卷用油布层层包裹的拓本,轻轻摊开在石桌上。
墨迹未褪,正是《政务公开榜》的复刻??田亩登记、赋税明细、官道修缮进度,乃至边境军粮调拨数目,皆列其上。
几个孩童围拢过来,指尖小心翼翼地抚过那些字迹,仿佛触摸的是某种神秘而庄严的符文。
“这上面写的,是真的吗?”
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仰头问。
老者笑了,眼角皱纹如沟壑纵横:“十年前,我走过这条道时,关卡小吏一句话就能扣你三天货资。
如今呢?他们得拿出这张榜来,一条条对给你看。
若有一处不符,你可持萤石令直报监察院。”
旁边一名青年商贩接过话头:“我在岭南见过更厉害的。
去年夏涝,地方官瞒报灾情,想私吞赈粮。
结果第二天,就有监察员带着百姓翻账册,第三天‘镜渊警示令’就发到了全国。
第五天,那官员已经被押去修渠了。”
众人唏嘘不已,唯有小女孩仍盯着拓本末尾那一行小字:**“凡我子民,皆有权知政事。”
**
她不懂什么叫“权”
,也不明白为何普通人竟能过问官家事务。
但她记住了这句话,像当年那个拾起残碑的少年一样,把种子埋进了心里。
与此同时,在咸阳南郊的旧宅废墟中,王昭独自伫立于李念生前最后居住的小院。
屋舍早已不复修葺,唯有那块铭刻民权的石碑依旧挺立,青苔爬满了“言论”
二字,却压不住其下的锋芒。
他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手札??是李念临终前亲笔所书的最后一份备忘录,从未示人。
翻开第一页,只见一行墨迹遒劲:
>“制度若不能自我修正,则必成枷锁;
>权力若无持续监督,则终将腐化。
>故‘镜渊’非一时之策,乃百年之火种。
>吾死后,当设‘轮值评议会’,由各地监察员每三年推选九人,共掌中枢信息调度之权。
防一人独断,亦防群氓乱政。”
王昭指尖微颤。
他知道,这是李念为“镜渊”
留下的第二道保险。
此前系统虽分散运行,核心指令仍握于李念一人之手。
如今这位设计师已逝,若不尽快建立新的权力制衡机制,“镜渊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